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嘿,我是 Dr. Huang!欢迎光临我的数字小角落 (drhuang.top)
你问我是谁?嗯,这故事得从“很久以前”说起……
遥想当年(大概是20年前了…), 我还是个热血但有点愣头青的运动医学专业本科生,就凭着一股“不知天高地厚”的劲儿,和几个小伙伴一头扎进了上海滩的创业大军,搞了个体重管理公司。说出来不怕你笑话,我们当时还真鼓捣出点名堂,拿了个什么全国创业大赛的铜奖——现在回想,大概是“新手光环”加持?
更让我这‘前创始人’与有荣焉的是,在我转身投奔学术界之后,老伙计们带着公司一路高歌猛进,硬是把它做成了行业里的头部玩家。当初决定放下初创公司,远赴新西兰去追寻那个听起来‘高大上’的生物力学博士学位,确实是个让我纠结许久的人生选择——毕竟,一边是亲手参与打造、前景光明的公司,一边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。但回过头看,当初创业时那种‘怼天怼地怼困难’的劲头,绝对是我后来能在纽村把博士论文磕出来的‘精神燃料’。
好了,时光快进到今天….
工作日模式下, 我大概率是个跟数据死磕的数据科学家,在0和1的世界里捣鼓数据、鼓捣模型、研究AI,试图让机器更听话、更好用(顺便祈祷它们不要太快统治世界)。
而早年那段‘创业场+实验室’的奇妙经历,直接塑造了我清奇的脑回路,让我看问题时总带着点‘不走寻常路’的味道。比如,我会下意识地琢磨:一个算法的数据流、一个项目的逻辑结构,能不能像优化运动员的‘发力链条’那样,让力量(信息)传递更顺畅丝滑、能量损耗(计算成本)降到最低、最终的爆发力(运行效率)提到最高?
晚上和周末,画风突变。我是两个“神兽”的饲养员,啊不,是老父亲,日常在欢声笑语(和鸡飞狗跳)中修炼稳定的情绪、创造力和快速收拾残局的能力。同时,我还对一切能动手“搞事情”的东西上瘾——比如从和木头较劲,捣鼓出一些(自认为)还不错的家具、玩具,到心血来潮把家里的某个角落(比如最近的洗衣房)拆了重装。锯末、代码和偶尔的厨房“黑暗料理”,大概就是我的“心流”制造机。
所以,这个博客是干嘛的?
简单说,就是我这个在数字和物理世界反复横跳的家伙,用来记录和分享一些“折腾心得”的地方:
- 如何跟AI“斗智斗勇”: 分享我对各种AI工具的“调教”心得,让它们少点“人工智障”,多点生产力,乖乖帮你搞定事情,提高生产力。
- 未来人类幼崽升级指南: 作为一个焦虑的老父亲,加上对科技发展的一丢丢敏感,总琢磨怎么给孩子们的“未来操作系统”打上必备的“能力补丁”(比如STEM思维),才能让他们在AI时代不至于“裸奔”。
- 个人认知“打怪升级”: 聊聊怎么用处理数据的思路来“盘”自己,比如怎么用结构化思维对抗混乱,用迭代方法改进习惯,让成长不只“凭感觉”。
- 动手玩物壮志: 记录下那些鸡飞狗跳的育儿日常、到木工DIY的“翻车”现场、以及家装DIY过程中的血泪史(和省钱小技巧),记录下生活里那些真实的烟火气。
你可能会在这里看到:
- 可能有点硬核但尽量说人话的思考。
- 或许能让你少走点弯路的“干货”分享。
- 一个在技术、育儿、爱好之间努力寻找最优解的“中年技术男”的碎碎念。
总之,这里没有终极真理,只有一路探索的脚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