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zy loaded image
心情随笔
🤖AI会取代数据科学家吗?一位分析师奶爸的工具箱进化论
Words 1265Read Time 4 min
Apr 23, 2025
Apr 23, 2025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AI会取代数据科学家吗?一位分析师奶爸的工具箱进化论

💡
这个周末给老婆打磨翻新复古书桌——这是我第三次尝试兑现Pinterest上的承诺——突然顿悟:我的电动工具并没有让我成为木匠大师,它们只是让我更快地见证失败。朋友们,这正是我们与AI和数据科学的关系写照。

职业达尔文主义的生物力学

让我们像分析奥运短跑选手的动作捕捉数据一样剖析现状(此处应响起《霍比特人》中矮人挖矿的叮当声):
  • 69%的数据科学岗位要求机器学习技能(2020年才42%)
  • 自然语言处理需求翻了四倍
  • 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思维仍是最难自动化的技能
这让我想起当年博士研究发现:肥胖症患者改变步态力学的方式,恰似AI正在重塑数据工作的动力链。就像我在基督城周末市场淘到的古董刨刀——工具在进化,工艺的本质却永恒。

车库工作坊生存指南

在纽村DIY圈摸爬滚打多年,我总结出:
  • 工具在进化,工艺永存(我80岁邻居的手工刨子 vs 激光导向的开槽机)
  • 自动化创造新型智障(问问我那被圆锯划伤的工作台)
  • 真正的匠人懂得让激光水平仪与第六感对话
AI就是数据科学的数控雕刻机,会淘汰那些还在用Excel当凿子雕琢CSV文件的原始人,但会放大那些深谙:
  • Data governance(好比知道松木和红木的硬度差异)
  • Business context(像阅读木纹般理解客户需求)
  • Organisational dynamics(预测惠灵顿雨季对木材变形的影响)

反虎爸育AI实验

当我10岁的儿子用ChatGPT解数学应用题的时候,我的反应堪比当年发现他把乐高塞进暖气里。禁止AI?那就像没收青少年的手机——技术上可行,进化论上愚蠢。
现在我们周末的父子项目包括:
  • 共同调试:比较 Deepseek 与 Gemini 模型输出
  • 偏见搜寻:例如用AI核查 TikTok某个说法的真伪
  • 数据伦理:角色扮演 - 如何保护数据隐私,防止自己的Roblox 游戏账号被盗
这不仅是教育,更是预防「人工智障」的疫苗——正如苏格拉底所说:「未经检验的AI输出不值得盲目相信。」(原句改编自「未经检验的人生不值得过」)

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系统优化

借鉴研究和系统设计,这是我的自适应框架:
人类优势
AI 对应能力
协同示例
伦理推理
偏差检测算法
医疗分诊系统
跨领域创造力
模式识别
供应链风险建模
利益相关者同理心
情感分析
客户体验平台
升级你的个人操作系统:
  • 认知热修复:每月技能冲刺(我目前的项目:n8n 工作流程自动化)
  • 技术债务削减:修剪过时的方法论(安息吧,瀑布图)
  • 人件更新:数据叙事工作坊 > 又一个 Python 课程

莎士比亚式的两难困境(带白板标记)

To prompt or not to prompt – that is the interrogation: 是忍受过时技能的痛苦, 还是拿起武器对抗合成神经元的海洋, 并通过自动化终结它们?”
我的答案?成为你职业生涯的提示工程师。不是通过盲目地采用工具,而是通过以下方式:
  • 保持你的人类决策树(价值观、伦理、好奇心)
  • 培养API素养(知道什么可以外包,什么需要内化)
  • 构建认知冗余(在相关领域交叉训练)

结语

当我终于完成那个书桌的翻新时(功能性满分,艺术性及格),突然明白:AI取代数据科学家的概率,就像新西兰航空准点率突破90%——理论可能存在,现实不必焦虑。但它会:
  • 让按钮操作员变成按钮本身
  • 奖励那些能用机器学习预测房价,也能解释为何孩子沉迷TikTok的跨界者
  • 把每个分析师都逼成「人机生物力学」专家
💡
未来的赢家,是那些能像解释SHAP值一样自然地说服青少年放下手机的人。

补充阅读

 
上一篇
“你懂啥?我一年没见你读过书了!” 私校Open Day,十岁娃一句话把我“怼”回了原点
下一篇
Monk Mode与深度工作: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重装我的生活操作系统